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一个人挑起一条产销链,卖鸡只赚小钱的“傻”小丁:你对顾客好,顾客也会对你好

首页 > 青春

2020-11-19 06:40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10个卖鸡的,9个精明1个傻,我家小丁就是那个傻子。”68岁的常和平在沈阳路菜场卖了一辈子鸡,今年退休后,他把摊位转给徒弟小丁做。如今,小丁不仅经营着菜场的摊位,也打理着300余人的顾客微信群。武汉“解封”后,他与顾客已习惯在微信上完成交易,一人担起当买手、运输、送货、做客服的职责,把老家深山里的土鸡一车车运往武汉。

  正在忙碌的小丁。 记者刘斌 摄

  群山环绕的家乡是小丁的批发市场,那台三手面包车是他的前置仓。4月初至今,小丁来往于广水老家和武汉38趟,带回了千余只土鸡、万余枚土鸡蛋,以及不计其数的红薯、萝卜、黄瓜、胭脂桃、大蒜,还有干子。

  生意很忙,小丁很累,但老顾客们却都在为他盘算、担心,小丁你到底赚不赚钱?——他的价格实在是太低了,而东西又实在是太好。

  一人担起买手、司机、客服的职责

  “别坐我车了”,临出发去广水前,小丁第三次拒绝长江日报记者的请求——乘坐他的面包车跟随采访。

  小丁开着面包车在一个个山头寻找合适的土鸡。 记者刘斌 摄

  那辆面包车,除了司机小丁,“乘客”就是后备厢里咯咯叫的土鸡和嘎嘎叫的土鸭。上车前,记者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打开车门的瞬间,浓烈的鸡舍味道扑鼻而来,还是有点令人窒息。小丁连忙将座椅上沾着的鸡毛摘掉。

  踩一脚油门出发,目的地是广水市驼子乡龙陈家湾,车程130公里。窗外的风吹淡了车里的异味儿,座位下的鸡毛又飘来飘去。

  小丁的老家广水号称拥有“百万大军”,成群结队的土鸡散养在桐柏山脉和大别山麓间,每年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的土鸡有百万只。但小丁寻购和抓鸡的过程并不顺利。

  小丁和养殖场老板准备抓鸡 刘斌 摄

  到达驼子乡,小丁开着面包车上了一座山。在山头一家养殖户门前,小丁车刚停稳,老板扭头就往屋里走,“我家的鸡不卖你”。老板不给小丁商量的余地:“谁像你这么抓鸡?抓起来还要把毛扒开看,觉得不好还把鸡放回去。”在沈阳路菜场帮人卖鸡18年,小丁自然知道什么鸡好。在这家养殖场抓了两次鸡,老板把小丁拉进了“黑名单”。

  被拒绝,开着面包车驶向另一座山。20多分钟后,在山间闲荡的成群土鸡出现在视线里,小丁透过车窗扫了两眼,判定还是不可能成交,“个头太小,要长到春节才合适”。

  只有小学文化的小丁,在判断土鸡好坏方面是专家 记者刘斌 摄

  天色一点点暗下去,小丁有些着急。

  车在蜿蜒山路上继续走,没有指示牌,手机导航也不认路,弯弯绕绕又半小时,终于再次看到鸡群四处漫步的场景。“这鸡可以”,看见在树上扑棱棱飞的土鸡,小丁的眉头舒展了。

  等天色全暗,群鸡归笼。抓鸡正式开始。

  小丁和鸡场老板配合,与鸡追逐。借着头上的探照灯,小丁凑近看鸡油、摸肥瘦。那一刻,小学毕业的小丁像一位严谨的专家,一脸严肃地把鸡上下摸了个遍。老板两只手抓来的五只鸡,能被小丁选中的也就一两只。

  20多只鸡选好,安置在后备厢的鸡笼里,已是晚上9时,小丁还要赶往位于黄陂的一家宰杀点,把活鸡宰杀后带回武汉市内菜场。漆黑的盘山路,山里一片寂静,车后的鸡叫显得更加吵闹。小丁说他早已习惯漫长的山路与鸡作伴。

  小丁和养殖场老板将选好的土鸡过称后装上面包车。 记者刘斌 摄

  免费送青菜,他与客户成朋友

  小丁的姨妈家就在驼子乡,此次来买鸡,顺便来到姨妈家。姨妈拎出两个篮子,里面装着六大瓶腌菜,那是小丁提前一周请姨妈用箭杆白菜腌好的,用小米椒清炒特别香,好几位顾客都喜欢吃,小丁就免费送。

  姨妈知道小丁创业了,但没有什么可以支持外甥的,家里的那块菜地愿意为他提供无偿的蔬菜供应。

  小丁和姨妈在为顾客准备蔬菜,那是小丁免费送给顾客的家乡美味。记者 刘斌 摄

  秋末冬初,地里的白菜、萝卜长得正好。夏天,小丁给武汉的客户送过黄瓜茄子,送过胭脂桃、送过李子,还送过武汉很少有人吃过的荆芥。家住大江园的田阿姨对陌生的荆芥记忆深刻,第一口觉得辛辣,吃完一盘又觉得没吃过瘾。不止是田阿姨,夏天结束后,仍有顾客问小丁,荆芥什么时候还能再吃到?

  编织袋装满了萝卜和白菜,又看见旁边的蒜苗长得正好,小丁蹲下身又拔了一大把蒜苗,“吉阳大蒜也是我们老家特产,比外地蒜好吃”。

  小丁和姨妈在为顾客准备免费蔬菜。 记者刘斌 摄

  来汉18年,帮人杀鸡卖鸡18年。今年,小丁完成了从打工人到经营者的转变。疫情之后,顺应着顾客线上下单的习惯,小丁组建了粉丝团购群,将老家的土鸡、土鸭等特产卖往武汉。顾客田阿姨形容小丁“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经常有老顾客悄悄问小丁:“你这样辛苦,赚不赚钱?”

  家住香港路的庆庆阿姨帮小丁算过一笔账:回一趟老家油费至少得150(元),别人家的土鸡卖130(元),你卖98(元),还要搭送青菜红薯。

  住解放公园附近的阿巧每次给小丁转账,都会多发20元红包,小丁退回去,阿巧就当没看见。每次送货,小丁还没到,阿巧已经把饼干、矿泉水放在门口。她担心小丁送货忙,顾不上吃饭。

  小丁和姨妈在为顾客准备免费蔬菜。 记者刘斌 摄

  小丁的母亲身患缺铁性贫血15年,每个月要输血。为了给母亲看病,家里的外债还有20余万,小丁不敢向女友李芹开口谈婚论嫁。今年6月,母亲病情每况愈下,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35岁的儿子还未成家,是她未了的心愿。

  7月11日深夜,送完货回乡的小丁找到女友李芹,想好的一肚子话还没说出口,李芹就提出婚礼定在一周后,“你孝顺,孝顺的人心眼都不会坏”。

  7月18日,二人的婚礼匆匆举行。小丁从衬衣到西裤再到皮鞋和皮带,一整套行头花了209元。李芹在淘宝上挑选了一套婚纱,183元。婚礼结束,脱下婚纱,拉链就断了。如今,这件拉不上拉链的婚纱仍被李芹挂在衣柜,“那是我们结婚唯一的留念”。

  婚礼后第三天,母亲安详地离开了。

  接连举行婚礼和葬礼的消息在顾客间传开,小丁的微信下了一场红包雨,附着礼金一起来的,还有顾客们的安慰、鼓励和祝愿。小丁不收,大家就再发,有顾客威胁,“不收就不在你这儿买鸡了”。

  师傅称他是“教不会的生意人”

  “小丁诚。”老实、本分是顾客对他的评价。田阿姨上次买的鸡有点小,小丁记着,下次田阿姨再买鸡时,他就少收了8元钱。住菜场附近的几个顾客,常让小丁在菜场帮忙买菜并送到家,他一分钱跑路费都不收。帮倩姐买的螃蟹40元,倩姐没细问,给了32元,小丁也不追要。

  在小丁的广水老家,土鸡在山间游荡 。记者刘斌 摄

  “小丁傻。”带了他18年的老板常和平对他“恨铁不成钢”:“10个卖鸡的,9个精明1个傻,你就是那个傻子。”他提醒小丁涨价,提醒小丁要卖别送,提醒小丁算细账。但小丁的回绝每一次都一样:“自家地里种的菜又不花钱,送给大家尝尝鲜,这怎么能要钱?”土鸡的价格为何不涨,小丁也有自己的“生意经”——“你对顾客好,顾客也会对你好,赚点小钱就行,人不能贪”。小丁指了指身上的皮衣,“这就是顾客送我的,我三年没买衣服了,顾客经常会送我衣服穿”。

  “教不会。”生意上,常和平拿小丁没办法;生活上,却像待亲儿子一样待他。“比待亲儿子还亲”,隔壁做生意的商贩告诉记者,小丁一日三餐都在老板家吃,有时候小丁忙不过来,老板娘还会把饭送到菜场。“小丁要是在,老板娘至少炒三个菜,小丁要是不在,他们老两口就炒个花饭对付一下。”

  一只土鸡赚10元,一只土鸭赚15元,一枚土鸡蛋赚2毛,一枚鸽子蛋赚3毛。这是小丁的账本。为了节约成本,小丁不愿在武汉给面包车加油,“老家加一箱油能便宜18元”。

  “小丁,这周再帮我带两只煲汤的母鸡。”

  “小丁,上次你送的萝卜,不管煲汤还是红烧都甜。”

  在小丁的广水老家,土鸡在山间游荡 。记者刘斌 摄

  新的一周,顾客们又在微信群里接龙下单了。大家“小丁”“小丁”地喊着,但鲜有顾客知道,他的原名叫“丁成”。偶尔有顾客问起,他会向对方解释,“身份证上的名字是丁沉,当年登记时报错了”,这让小丁在成年后耿耿于怀,“我想成功,不想沉默”。

  和小丁一起回乡抓鸡的路上,记者问小丁有什么愿望。“孩子出生后,我要让他在武汉读书。我吃了没文化的亏,不能再让他走我的老路。”小丁的妻子怀孕刚3个月,庆庆阿姨已经把“小外孙”的衣服洗晒干净,装了一大包送给小丁。(采写/首席记者张维纳 摄影/记者刘斌)

  【编辑:张颖惠】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