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患病父母拒绝捐献,7岁女儿忍痛抽骨髓血:妈妈我救你
9月18日,或许是30岁的李月夜开始新生的第零天。
从女儿玲玲身体里采集的干细胞回输到李月夜体内。这一刻,身为母亲的李月夜百感交集。
从小被亲生父母遗弃的李月夜,患上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这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的骨髓衰竭性疾病,常伴内脏出血、严重感染,危及生命。
由于亲生父母不愿进行骨髓配对,7岁的女儿成了最后的希望,但孩子和她的骨髓配对只有半合。
李月夜病后的第四个月,也就是2018年9月18日,玲玲躺在了病床上,为救妈妈做着努力。
这是这家人思虑再三后作出的决定。
对女儿的万般不舍,和对生命的渴望,纠结在李月夜心头。
她说,她想活下去,陪家人再多一些时间。
7岁女儿明白,
这一次她要救妈妈
浙江省中医院血液内科的治疗室里,采集干细胞的机器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
玲玲躺在床上,身上插着好几根管子,连着机器,鲜红的血液从管子里流过。
她不吵不闹,一边玩着手机游戏,一边吃着爸爸董海勇递过来的红薯。之前吃过了药,玲玲喜欢甜食,董海勇特意买了甜甜的红薯,一勺勺喂给女儿。
前一天,医生已经从玲玲的脊椎里抽取了200毫升的骨髓血。女孩有些忍不住,跟爸爸说:“腰酸痛。”
这次干细胞的采集需要4小时。因为睡不着,玲玲只能靠打游戏打发时间。大部分时间,她很安静。她知道,她要救妈妈。
而身在隔离舱的李月夜却有些焦躁,她知道女儿正在输血,她担心瘦弱的女儿会怕,会不舒服。
前一天,李月夜看到女儿的骨髓血时,哭了。
玻璃隔着一家人,
每天2小时探视
不到10平方米的隔离舱里,李月夜已经能够起床缓慢踱步。
原来的长发剃成利落的板寸,五官被放大。相比之前,人胖了不少,脸上隐隐发着红疹子。这些都是药物反应。
走近那扇大大的玻璃窗,透过走廊,她能看到医院外。她已经在隔离舱里住了大半个月,适应了等待日落的缓慢节奏。电视机里放着无聊的电视剧,她也不看,就是打开着,显得不那么冷清。
每天中午11点到12点,傍晚5点到6点,一天中的这两小时探视时间是李月夜最盼望的。
丈夫董海勇总是准点到,给她送饭。
这天中午,董海勇送来的是一碗汤面,软软的面条配上青菜、番茄和鸡蛋。
李月夜吃了两口就按着胃,觉得有些不舒服,下床消消食。
董海勇点开舱外的对讲机,“难受吗?要么再吃点。”
李月夜问丈夫,“女儿怎么样了?有没有吃饭?”
董海勇让她放心:“女儿挺好的,女儿是我俩共同的宝贝,我会照顾好。”
一切顺利的话,
李月夜的康复概率能达到80%
从5月12日李月夜住院到今天,董海勇始终陪伴左右,只有一天“脱岗”,那一次他回新昌老家办了点急事。
董海勇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熬粥,通过护士给李月夜送去,再去市场买菜,准备午饭。下午还会去一趟市场买菜,准备晚饭。每一顿都现买现做,每一天都在为李月夜的三餐忙碌。
看着妻子精神状态一天天好起来,他的脸上也有了笑容。
血液内科主任叶宝东对李月夜的治疗同样充满信心。“玲玲明天还要再采一次干细胞,等移植后大约两周时间,李月夜的细胞会渐渐恢复。”
叶主任说,因为玲玲和李月夜骨髓配对只有半合,所以干细胞采集量比全合会多一些,接下来就是对抗排异反应和感染等一些并发症:“不出意外的话,李月夜的康复概率能达到80%。”
李月夜每天都掐着手指过日子,“再过一个月,应该就能出隔离舱了。再观察一个月,就能回家了。”
她说,她要亲亲抱抱女儿,也想住到自己妈妈家去,想吃妈妈做的红烧肉。
【编辑:朱曦东】
从女儿玲玲身体里采集的干细胞回输到李月夜体内。这一刻,身为母亲的李月夜百感交集。
从小被亲生父母遗弃的李月夜,患上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这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的骨髓衰竭性疾病,常伴内脏出血、严重感染,危及生命。
由于亲生父母不愿进行骨髓配对,7岁的女儿成了最后的希望,但孩子和她的骨髓配对只有半合。
李月夜病后的第四个月,也就是2018年9月18日,玲玲躺在了病床上,为救妈妈做着努力。
这是这家人思虑再三后作出的决定。
对女儿的万般不舍,和对生命的渴望,纠结在李月夜心头。
她说,她想活下去,陪家人再多一些时间。
7岁女儿明白,
这一次她要救妈妈
浙江省中医院血液内科的治疗室里,采集干细胞的机器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
玲玲躺在床上,身上插着好几根管子,连着机器,鲜红的血液从管子里流过。
她不吵不闹,一边玩着手机游戏,一边吃着爸爸董海勇递过来的红薯。之前吃过了药,玲玲喜欢甜食,董海勇特意买了甜甜的红薯,一勺勺喂给女儿。
前一天,医生已经从玲玲的脊椎里抽取了200毫升的骨髓血。女孩有些忍不住,跟爸爸说:“腰酸痛。”
这次干细胞的采集需要4小时。因为睡不着,玲玲只能靠打游戏打发时间。大部分时间,她很安静。她知道,她要救妈妈。
而身在隔离舱的李月夜却有些焦躁,她知道女儿正在输血,她担心瘦弱的女儿会怕,会不舒服。
前一天,李月夜看到女儿的骨髓血时,哭了。
玻璃隔着一家人,
每天2小时探视
不到10平方米的隔离舱里,李月夜已经能够起床缓慢踱步。
原来的长发剃成利落的板寸,五官被放大。相比之前,人胖了不少,脸上隐隐发着红疹子。这些都是药物反应。
走近那扇大大的玻璃窗,透过走廊,她能看到医院外。她已经在隔离舱里住了大半个月,适应了等待日落的缓慢节奏。电视机里放着无聊的电视剧,她也不看,就是打开着,显得不那么冷清。
每天中午11点到12点,傍晚5点到6点,一天中的这两小时探视时间是李月夜最盼望的。
丈夫董海勇总是准点到,给她送饭。
这天中午,董海勇送来的是一碗汤面,软软的面条配上青菜、番茄和鸡蛋。
李月夜吃了两口就按着胃,觉得有些不舒服,下床消消食。
董海勇点开舱外的对讲机,“难受吗?要么再吃点。”
李月夜问丈夫,“女儿怎么样了?有没有吃饭?”
董海勇让她放心:“女儿挺好的,女儿是我俩共同的宝贝,我会照顾好。”
一切顺利的话,
李月夜的康复概率能达到80%
从5月12日李月夜住院到今天,董海勇始终陪伴左右,只有一天“脱岗”,那一次他回新昌老家办了点急事。
董海勇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熬粥,通过护士给李月夜送去,再去市场买菜,准备午饭。下午还会去一趟市场买菜,准备晚饭。每一顿都现买现做,每一天都在为李月夜的三餐忙碌。
看着妻子精神状态一天天好起来,他的脸上也有了笑容。
血液内科主任叶宝东对李月夜的治疗同样充满信心。“玲玲明天还要再采一次干细胞,等移植后大约两周时间,李月夜的细胞会渐渐恢复。”
叶主任说,因为玲玲和李月夜骨髓配对只有半合,所以干细胞采集量比全合会多一些,接下来就是对抗排异反应和感染等一些并发症:“不出意外的话,李月夜的康复概率能达到80%。”
李月夜每天都掐着手指过日子,“再过一个月,应该就能出隔离舱了。再观察一个月,就能回家了。”
她说,她要亲亲抱抱女儿,也想住到自己妈妈家去,想吃妈妈做的红烧肉。
【编辑:朱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