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中美贸易战不是“中国不韬光养晦、太得瑟”等导致的
从7月6日算起,中美贸易战已正式开打一个多月。如果从特朗普政府最初对华威胁动用贸易战工具算起,则中美贸易摩擦已超过一年了。过去几个月里,特朗普政府对华诉诸极限施压手段,在贸易战中不断加码,搞得动静很大。一段时间过去了,经过观察,对特朗普为什么挑起对华贸易战我们可以看得更清楚、更明白了。美国政府挑起对华贸易战,是由多种因素汇集而成的结果。
从背景上看,一方面美国国内“反全球化”思潮蔓延,民粹主义得势,排外主义、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另一方面,中美实力对比发生更加有利于中国的变化,美国在对华问题上沮丧、疑虑的一面上升,牵制和遏制中国的冲动更加强烈。
在此背景下,美方执意挑起贸易战,有三点动因:一是“美国优先”政策使然。特朗普奉行单边主义、美国至上,一切以是否符合自己认定的美国利益为标尺来衡量,在这方面是不分盟友对手、亲疏远近的,也是不分贸易、安全、非传统安全等领域的。特朗普心目中的“美国优先”,就是美国利益凌驾于一切外国包括盟友的利益之上,摆脱一切国际规则和协定的束缚。在这一执政逻辑支配下,特朗普政府接连“退群”,四处点起贸易烽火,要以特朗普心中的这杆秤重新衡量一切。贸易战对象包括了加拿大、墨西哥、欧盟、日本等,也波及俄罗斯、印度等国。中国不是唯一目标,却成了最大目标。特朗普希望借此重塑美国制造能力,实现制造业回归、就业回归、利润回归,从而重振美国,“让美国再次伟大”。特朗普也要借此迎合并巩固支持其当选的选民基本盘,在美国中期选举之年,拿贸易战当工具,符合特朗普的政治逻辑。
二是纠结于贸易逆差。特朗普将贸易逆差视为衡量经济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认为美国出口的少,进口的多,贸易战打起来利大于弊,不惜以各种借口挑起贸易争端。把贸易逆差渲染成“所有外国揩美国的油”,对许多美国选民来说通俗易懂,也符合特朗普几十年来的一贯认知,特朗普借此捞取选票和支持。特朗普希望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各种威逼利诱手段使别国主动削减对美贸易顺差。在这一点上,特朗普政府对其他国家也是不分亲疏远近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最大,中国自然就成了最大的施压对象。特朗普痴迷于“交易的艺术”,在特朗普看来,通过“谈”来达到目的过程太长,收效太慢,不如靠“打”来得短平快,如果对手一时不屈服,就不断加码。
三是认定中国是“战略竞争者”。几十年来,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在美国一直存在,此起彼伏。过去十年,随着中美两国实力对比的显著变化,美方认为中国在地缘政治、战略安全、经贸科技、意识形态等方面对美形成“威胁”,贸易战成了美国对付中国的政策工具。这就表明,特朗普政府挑起对华贸易战,既要应对贸易失衡,攫取具体、实在的经贸利益,又出于地缘政治考虑,打压中国的发展。在这一点上,特朗普政府搞大规模贸易摩擦,对加拿大、墨西哥、日本、欧盟等盟友与对中国相比就有很大区别了,这一点是为中国“量身定做”的,这是现阶段中美贸易战与美国同其盟友贸易摩擦的最大区别,也是本质区别。据此可以看出,制造贸易摩擦本质上是美方对华牵制、遏制战略的一步,是美国对华政策工具之一,具有长期性、复杂性。
由此可见,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实际是以贸易战为借口打压中国发展壮大,这是不以中国的愿望、意志为转移的,并不是某些人以为的“中国不韬光养晦、太过高调张狂、太‘得瑟’”等导致的。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不结盟、不扩张、不谋霸,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共谋发展为核心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这都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外交思想的体现。中国一直未变的诉求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外交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创造良好和谐的外部环境。中国所思所想是老百姓生活得好些,再好些,国际环境好些,再好些,同美国能够和平相处,合作共赢。
一些美国舆论把中国的“韬光养晦”战略错误地翻译和理解为中国“隐藏实力”“卧薪尝胆”“徐图东山再起”,是完全曲解了这一战略的本质,即和平发展。如果说“韬光养晦”还有保持低调、谦虚的意思,这也是中国外交一贯的风格,克制、理性、不张牙舞爪、不咄咄逼人。不错,中国外交越来越具有进取性、主动性,在捍卫主权和海洋权益方面十分坚定,但从来没有超出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范围。不能把“韬光养晦”与中国发展必要的防御能力、捍卫正当的权益对立起来。
此外,中国国内宣传发展成就,振奋民心,凝聚人心,总体上是实事求是的。舆论场个别人的浮躁、浮夸不代表主流,误导不了国家决策,更不至于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对华政策。所谓中国国民心态膨胀、国内不明智言行触发了贸易战,这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我们在一些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提升了广大民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这样的精气神儿。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对一些领域存在的短板和差距是有清醒认识的。“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中国领导人的上述言论再明白不过地反映了中国的清醒。中国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实事求是一向并且仍然是中国舆论的主基调。
对于中美经贸分歧,中方从维护中美经贸合作大局出发,从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出发,一直在以最大诚意和耐心推动双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但是,美方出于其政治需要,反复无常、丧失诚信、欲壑难平,坚持与中方打一场贸易战。既然躲不掉,就直面挑战好了。特朗普以善变出名,美国以霸道示人。特朗普的心思不好猜,我们也没有必要花太多心思去揣摩美方下一步会出什么招,会怎么走。纵观迄今中国政府的应对可以看出,中国所做的就是保持战略定力。一方面针锋相对,坚持“以战止战”;另一方面从长计议,综合施策,最关键的一条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中美贸易战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一次磨炼。
【编辑:毕婷】
从背景上看,一方面美国国内“反全球化”思潮蔓延,民粹主义得势,排外主义、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另一方面,中美实力对比发生更加有利于中国的变化,美国在对华问题上沮丧、疑虑的一面上升,牵制和遏制中国的冲动更加强烈。
在此背景下,美方执意挑起贸易战,有三点动因:一是“美国优先”政策使然。特朗普奉行单边主义、美国至上,一切以是否符合自己认定的美国利益为标尺来衡量,在这方面是不分盟友对手、亲疏远近的,也是不分贸易、安全、非传统安全等领域的。特朗普心目中的“美国优先”,就是美国利益凌驾于一切外国包括盟友的利益之上,摆脱一切国际规则和协定的束缚。在这一执政逻辑支配下,特朗普政府接连“退群”,四处点起贸易烽火,要以特朗普心中的这杆秤重新衡量一切。贸易战对象包括了加拿大、墨西哥、欧盟、日本等,也波及俄罗斯、印度等国。中国不是唯一目标,却成了最大目标。特朗普希望借此重塑美国制造能力,实现制造业回归、就业回归、利润回归,从而重振美国,“让美国再次伟大”。特朗普也要借此迎合并巩固支持其当选的选民基本盘,在美国中期选举之年,拿贸易战当工具,符合特朗普的政治逻辑。
二是纠结于贸易逆差。特朗普将贸易逆差视为衡量经济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认为美国出口的少,进口的多,贸易战打起来利大于弊,不惜以各种借口挑起贸易争端。把贸易逆差渲染成“所有外国揩美国的油”,对许多美国选民来说通俗易懂,也符合特朗普几十年来的一贯认知,特朗普借此捞取选票和支持。特朗普希望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各种威逼利诱手段使别国主动削减对美贸易顺差。在这一点上,特朗普政府对其他国家也是不分亲疏远近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最大,中国自然就成了最大的施压对象。特朗普痴迷于“交易的艺术”,在特朗普看来,通过“谈”来达到目的过程太长,收效太慢,不如靠“打”来得短平快,如果对手一时不屈服,就不断加码。
三是认定中国是“战略竞争者”。几十年来,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在美国一直存在,此起彼伏。过去十年,随着中美两国实力对比的显著变化,美方认为中国在地缘政治、战略安全、经贸科技、意识形态等方面对美形成“威胁”,贸易战成了美国对付中国的政策工具。这就表明,特朗普政府挑起对华贸易战,既要应对贸易失衡,攫取具体、实在的经贸利益,又出于地缘政治考虑,打压中国的发展。在这一点上,特朗普政府搞大规模贸易摩擦,对加拿大、墨西哥、日本、欧盟等盟友与对中国相比就有很大区别了,这一点是为中国“量身定做”的,这是现阶段中美贸易战与美国同其盟友贸易摩擦的最大区别,也是本质区别。据此可以看出,制造贸易摩擦本质上是美方对华牵制、遏制战略的一步,是美国对华政策工具之一,具有长期性、复杂性。
由此可见,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实际是以贸易战为借口打压中国发展壮大,这是不以中国的愿望、意志为转移的,并不是某些人以为的“中国不韬光养晦、太过高调张狂、太‘得瑟’”等导致的。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不结盟、不扩张、不谋霸,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共谋发展为核心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这都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外交思想的体现。中国一直未变的诉求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外交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创造良好和谐的外部环境。中国所思所想是老百姓生活得好些,再好些,国际环境好些,再好些,同美国能够和平相处,合作共赢。
一些美国舆论把中国的“韬光养晦”战略错误地翻译和理解为中国“隐藏实力”“卧薪尝胆”“徐图东山再起”,是完全曲解了这一战略的本质,即和平发展。如果说“韬光养晦”还有保持低调、谦虚的意思,这也是中国外交一贯的风格,克制、理性、不张牙舞爪、不咄咄逼人。不错,中国外交越来越具有进取性、主动性,在捍卫主权和海洋权益方面十分坚定,但从来没有超出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范围。不能把“韬光养晦”与中国发展必要的防御能力、捍卫正当的权益对立起来。
此外,中国国内宣传发展成就,振奋民心,凝聚人心,总体上是实事求是的。舆论场个别人的浮躁、浮夸不代表主流,误导不了国家决策,更不至于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对华政策。所谓中国国民心态膨胀、国内不明智言行触发了贸易战,这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我们在一些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提升了广大民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这样的精气神儿。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对一些领域存在的短板和差距是有清醒认识的。“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中国领导人的上述言论再明白不过地反映了中国的清醒。中国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实事求是一向并且仍然是中国舆论的主基调。
对于中美经贸分歧,中方从维护中美经贸合作大局出发,从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出发,一直在以最大诚意和耐心推动双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但是,美方出于其政治需要,反复无常、丧失诚信、欲壑难平,坚持与中方打一场贸易战。既然躲不掉,就直面挑战好了。特朗普以善变出名,美国以霸道示人。特朗普的心思不好猜,我们也没有必要花太多心思去揣摩美方下一步会出什么招,会怎么走。纵观迄今中国政府的应对可以看出,中国所做的就是保持战略定力。一方面针锋相对,坚持“以战止战”;另一方面从长计议,综合施策,最关键的一条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中美贸易战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一次磨炼。
【编辑: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