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践行者】这一群人深爱社区,为孩子们无私付出
马占红(中间),廖雪梅(左三),梁自玉(右二)
文/图 金羊网 记者刘云
《广东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在全省90%以上的城乡社区均建有一所儿童之家。依据这个的目标和要求,广东省大力推进儿童之家建设再上新台阶,2018年3月,省妇联启动首届寻找广东最美儿童之家活动。
2018年“六一”前夕,广东十大“最美儿童之家”揭晓。有心人发现,广州市天河区黄村街中海康城社区的儿童之家,不仅位于10家获授牌单位之首,而且为全市唯一。
是什么,让这个不在城中心且“名不见经传”的儿童之家获此殊荣?金羊网记者连续一周采访观察,发现:这里的美,与环境高档与否无关,而与深爱社区为孩子们无私付出的一群人有关。
孩子眼中人见人爱的最美“五老”
采访中,印在脑海中一直挥之不去的笑脸,竟不是孩子,而是几位平均年龄超过八十的老人。这几位老人被社区居民尊称:最美“五老”。
何为“五老”?天河区黄村街康城社区居委会主任马占红说,这是对“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教师、老复员退伍军人”的统称。
黄村街关工委副主任梁自玉今年85岁了,她是康城社区义工队的创始人。据说,这支义工队比居委会还早成立半年。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一支义工队?梁自玉笑着说:“人会退休,但党员不会退休。我们都希望成为活着有意义的党员。”
2008年时,在梁自玉老师的提议下,康城社区贴出了一个特别的“寻人通知”:寻找社区里组织关系在社区或不在社区的党员。这个组织找党员的举动,引来450个党员报到。马占红清晰地记得,社区居委再组织,把大家写下的《我是共产党员》的文章,以全手写的方式,出一次大墙报。“这是极为重要的信号,让社区里的每个党员树立了‘我为人人’、‘服务基层’的信念。”马占红说。
11年间,义工队由原来的10几人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人,其中骨干党员有27位,占比约1/4。这群热心为社区的义工队和骨干党员们,为最美儿童之家的建设,贡献了力量。八旬党员肖孟寿就是大家共认的热心人。
1938年出生的肖爷爷最爱做“孩子们的宣传队员”。康城社区的孩子们告诉记者,懂下棋会书画的肖爷爷,承接了社区“儿童园地”,将社区孩子的优秀画作,以手工装订的方法,原汁原味地装饰在小区海报栏里。每到暑假,他又自己编写教材,义务为孩子开设象棋班,一开就是五年,棋班开得有模有样,既有开学仪式,也有毕业礼,既上课还比赛,孩子们在肖爷爷的带领上,开动了脑筋,不仅学习了象棋技艺,还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了棋品艺德,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
除了象棋课,“五老”义工队还为孩子们引进书法课。最初的课堂因为缺乏场地,几次借用安管饭堂。“那时,社区居委每月的空调经费只有800元,大人们不舍得用,自己吹风扇;只要孩子们上课,就一定开空调,保证课堂里的清爽舒适。”康城社区义工队第二任队长廖雪梅告诉记者。
开始上课时,孩子们常常把墨汁弄得到处都是,后来在罗宇娟老师的教育下,孩子们懂得“立字先立人”,良好的行为举止和品德修养才能写出美的字来。在这样的正确引导下,孩子们的书法课结束后,课室时再也没有邋遢的墨迹,而是擦拭干净的桌面和地面。
小家变大家,这是一个爱心儿童之家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传承好家风,在康城社区,已不局限于一家一户。把好家风带到社区里,在社区大家庭形成好家风,才是康城社区给孩子们营造的最美之家。
康城社区的孩子十分多,16岁以下的儿童大约1600多名,一些孩子放学后,没有地方去,义工队的党员们就将孩子分组,分别带到自己的家中,细心看护,“不管认识不认识的,只要是小区的孩子,我们都一视同仁。”廖雪梅阿姨说。
在康城社区的三个儿童活动场所里,记者看到,大孩子总是礼让年纪小一些的,孩子们见到老人或长辈,会礼貌地称呼“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在公共的活动场所,少有孩子为了拼抢一个滑滑梯的机会,推搡他人,或插队夹塞。“这样的良好氛围,让我感到社区人与人之间的心靠得很近。”丁香街二号居民刘阿姨告诉记者。
有一个例子是社区众多居民共同的记忆,那就是为马俊(女,化名)捐款的爱心行动。
马俊(女,化名)是康城社区的居民,大约七年前,因为遭遇家庭变故,又遇身患重疾,一个旁人眼中的女强人居然倒了。最让马俊难受的是聪明伶俐的儿子却因这些打击,变得不听话不爱学习了。看到这些,社区居委主动联合义工队,上门探访,组织捐助。“不仅社区全体党员都捐了,而且还觉得捐得数额不够,专门去到社区主街摆摊呼吁大家支持。最终,全社区捐了85000元。”马占红告诉记者。虽然,后来马俊因为癌症晚期救治无疗而去世,社区依然帮助她的孩子兰麒(化名)转变学习态度,并关爱家家中老人。令人欣慰的是,2017年,兰麒经过努力考上了北京一所重点大学。
“大家一直关心兰麒的发展,他转变懂事、长大成人,是对所有关心他的社区人们的最好消息。”马占红说:“就在不久前,当我们提出为他申请助学时,没想到这个孩子说了一句特别暖心的话:把机会留给更需要的人吧。”
科普社区,给孩子更大的未来
言教不如身教。在康城社区的儿童之家里,记者看到由社区居民开设的课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反映热烈,社区居民纷纷表示:一个好事例可以带动一家人,一个好家庭可以带动一个社区。
据统计,现这个广东省最美儿童之家所在的社区里,获“广州市好人”称号的有6位,获“天河区好人”称号的有12人。
暑期又快到了,康城社区的义工队和老党员们又开始忙碌起来。他们一边想着为孩子们组织科普讲座,一方面琢磨着将儿童之家的环境打造得更好。
原来,在这个远离市中心的社区里,开展了垃圾分类、环境消防、防震减灾、心肺复苏、远离毒品等十几种科普讲堂,马占红主任还主动带队跑到省科技协会把“科技大篷车”请到社区来,为孩子开眼界。
问其为什么要这样做?马占红说:“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这句话深深印入我们的心中,社区几百个孩子,往小了说是几百个家庭的未来,往大了说,就是涉及一个国家的未来。只有把祖国的幼苗培育好,我们才对得起肩的职责和重担。”
在数日采访中,记者深深被一群人所感染:他们有爱心,即使八九十高龄,也愿为孩子们无私付出;他们有智慧,善于从看似浅显的生活事件中挖掘引导孩子价值观的道理;他们很前卫,不放弃学习保持与孩子们零距离沟通的童心。这或许才是让天河黄村这间儿童公园成为最美的原因吧。
责编:宋清影